一、改革范圍
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要求,本市行政區域內政府、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和解放軍、武警部隊在京醫療機構適用本方案。
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、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,可自愿申請參與本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,并執行各項改革政策。
二、改革目標
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堅持醫療、醫藥、醫保(簡稱三醫)聯動,通過取消藥品加成,設立醫事服務費,轉變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,規范醫療行為;通過醫藥產品陽光采購、醫保控費等措施,降低藥品、器械、耗材等的虛高價格和費用。
到2017年底,以行政區為單位,公立醫院藥占比(不含中藥飲片)力爭降到30%左右,百元醫療收入(不含藥品收入)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;到2020年上述指標得到進一步優化,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穩定在合理水平。
三、重點改革任務
(一)取消藥品加成、掛號費、診療費,設立醫事服務費。參與本次改革的醫療機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(不含中藥飲片)和掛號費、診療費,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,設立醫事服務費(醫事服務費標準見附件),實現補償機制轉換。醫事服務費主要用于補償醫療機構運行成本,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。
(二)實施藥品陽光采購。落實藥品購銷“兩票制”(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,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)。鼓勵和規范集團采購、醫療聯合體采購和區域聯合采購,進一步提高醫療機構在藥品集中采購中的參與度,降低藥品、耗材價格。藥品采購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進行,藥品采購價格實現與全國省級藥品集中采購最低價格動態聯動。公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品種、價格、數量和藥品調整變化情況,確保藥品采購各環節在陽光下運行。
(三)加強藥品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,促進合理用藥。
(四)強化公立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,保持醫療機構人員數量和薪酬合理增長。
(五)完善分級診療制度。逐步實現基層首診、雙向轉診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聯動。有序分流三級醫院門診量。
(六)在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框架下,探索以按病種付費為主,按人頭付費、按服務單元付費、按疾病診斷相關組付費等為補充的復合型付費方式,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。對于重癥精神病住院治療、疾病恢復期康復、非傳染性疾病社區康復、老年病護理,探索按床日付費改革
本方案自2017年4月8日起實施。
附件:醫事服務費標準
與以上改革方案相關的信息:
1、按以上方案參加改革的北京市醫療機構達3600多所。其中,北京行政區域內政府、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,包括軍隊和武警部隊在京醫療機構均參加。
2、目前,北京市社區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有1400多家,未來,這個數字還將不斷增加。
3、北京市明確,統一社區和大醫院醫保藥品報銷范圍,凡在大醫院能報銷的藥品,在社區也都能報銷。(但由于社區醫療機構的藥房倉儲面積有限,社區很難將全部可報銷藥品配齊。)
4、醫療機構采購藥品,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進行,其價格與全國省級集中采購的最低價動態聯動,且保持公開透明。目前,北京市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,有包括醫保、非醫保藥品在內的4萬多種品規包裝的藥品。
5、以上改革方案的核心,簡稱為“一升兩降”。“一升”是提升床位、護理、一般治療、手術、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價格;“兩降”一是降低大型設備檢查的價格,二是通過集中采購、全國觀測的動態采購,降低藥品、器械、耗材的價格。